王群光自然診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1號10樓
諮詢電話:886-2-23671086LINE ID:0919730053
Wechat ID: a0919730053
Part Ⅲ 第一章 發熱療法概論
如果我能讓人發燒,就能治好所有的病。
巴曼尼蒂斯
古希臘醫生、哲學家(西元前五百一十年)
自古以來,人們就已經認識到高熱對人體健康的益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採用各種方法,利用高溫清潔身體,治療病痛,如古希臘醫藥、羅馬熱硫磺浴、芬蘭桑拿、歐洲和美國的礦泉治療、日本的熱浴桶、印第安人蒸汗屋以及世界各地的治療性溫泉治療等。通常有兩種傳統熱療方法,一是全身熱療,二是局部熱療。本章將介紹在癌症治療中,對這兩種方法的革新和利用。
在瞭解癌症的過程中,發熱是我們知之甚少的一環。大部分癌症患者,體溫比常人低,不能產生發燒症狀,所以激發不了免疫反應。從科學角度來看,發燒是人體的抵制機制。當體溫達到38.5度,免疫系統會處於警戒狀態。這時,人體血液中的免疫化學物質倍增,免疫力提高。六小時之內,人體的主要免疫力也將倍增。
但不少癌症患者說自己從未發過熱,他們的免疫反應機制似乎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為激發他們的免疫機制,戈特模式啟用了科學文獻中所說的全身熱療法。該療法使患者全身溫度提高到38.5度,觸發免疫反應。
由此可知,身體自然產生的高熱(像是細菌感染)能帶動免疫反應,同樣的方法也能刺激免疫系統運作。若要將體溫升至某個足以產生療效的程度,就須採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傳統的桑拿或日本熱桶浴不能提高人體核心溫度,既時有所提高,也不會達到發燒溫度,但全身熱療則會將患者體溫升高到發燒高度。在實施戈特模式治療中,70%的患者要接受全身熱療。以下是乳腺癌患者法蒂瑪加蘭巴的自敘。她接受過全身熱療,病情完全緩解兩年了,後續在醫院追蹤病情的掃描片中,並未發現任何復發跡象。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得乳腺癌。我身體一直很好,精力充沛。工作時總是充滿熱情,專心致志,從來沒有因為健康問題缺勤過。
2005年夏天,我被診斷為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八個療程的化療、二十五個療程的放療以及藥物治療。之後症狀有所緩解,但是2007年,癌細胞轉移至骨頭,醫生說沒法治了。
但是我一定要戰勝癌症,我想活下來。如別人能戰勝癌症,那我也可以的,不管付出什麼代價,我都要試試。
2008年8月,我開始在科隆醫學中心接受治療,那時骨痛十分劇烈。我已經走投無路了,就死馬當活馬醫了,決定做熱療,接種數突細胞。雖然兩個小時的熱療非常難熬,但這種治療沒有什麼副作用。而局部熱療則一點問題都沒有,接種術突細胞後,我感覺得了嚴重的流感症狀,頭痛、惡心,這種情況持續六個小時,非常不舒服。不過我知道熬過這幾個鐘頭就好了。
治療三次後,疼痛就消失了,一點都不痛了,所以再也不用吃止痛藥了,從那之後,我一直都覺得很舒服。
在科隆醫學中心接受四個月的治療後,我去找原來的醫生做檢查,結果掃描器上看不到任何癌細胞的蹤影,真的全沒了。2010年9月,我又做了一次掃瞄,我的癌症狀仍然很好,沒有復發的跡象。現在我對未來充滿信心。雖然上帝掌握我們的生死,但我知道我還會活的很長時間。
戈特模式還採用局部熱療,對病變組織進行局部加熱。在有些治療中,醫生會選擇特定的區域進行加熱,只增加癌細胞的溫度。局部加熱將癌細胞的溫度升至42度,使細胞內乳酸大量增加,最終殺死這些癌細胞。而整個過程中,只有癌細胞溫度升高,因此殺死的也只是癌細胞。局部熱療以及癌細胞的死亡也能啟動人體免疫系統,且周邊健康細胞不受影響。因此,絕大多數患者在治療中都會接受局部熱療。
發燒—是敵是友?
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普遍懼怕發燒。很多人認為發燒是致病的原因,而非人體自癒機制。病人受高熱折磨時,父母、愛人、朋友和看護只能站一旁,束手無策。怪不得只要一出現發燒症狀,我們就趕緊吃阿斯匹靈、普拿疼或其它含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藥代表著希望和康復,吃藥意味著痊癒。(藥品廣告都這麼說)
大家都覺得若能降溫退燒,病就會好。所以有了退燒藥,看護也有信心能照顧好患者。大家相信降溫退燒是種對抗疾病的方法。
其實人們根本不用懼怕發燒。除非連續幾周發燒高達40度以上,一般的發燒對人體沒有害處。發燒說明人體免疫系統在提高防禦能力,進行自我治療。實際上,發燒是所有哺乳動物,包括貓、狗、大象、老虎、馬以及人類,對抗感染和疾病的朋友。成千項研究已證實這一科學論斷,他們為科隆醫學中西以及世界其它醫療中心利用的熱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生理節律在癌症治療中的重要性
健康人的核心溫度有固有節律,早晨偏低,到中午體溫逐漸升高。溫差可達1度或更大。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在一天內的溫差逐漸變小。這種節律在兒童身上表現十分明顯,這是他們在傍晚時常常臉頰泛紅的原因。他們的體溫有時偏高,像是微微發燒,但這種微熱通常到夜裏會漸漸退去。
癌症患者的核心溫度一般比正常人低0.5度左右。很多患者說自己常常渾身發冷,手腳冰涼。這說明他們的身體不能很好地調節體溫,正常的生物節律被打破了。
此外,癌症患者24小時體溫的節律也跟正常人不同。圖6.1為正常成年人的癌症患者在接受戈特模式治療前後的24小時體溫節律以及核心溫度示意圖。
在臨床實踐中,醫生發現許多癌症患者根本不能產生發燒症狀,病人也常說自己從來不生病。這是因為他們的核心溫度平均比正常人低0.5度,且體溫節律不正常。
患者還說他們經常得咽炎、感冒或咳嗽,但發燒卻從未伴隨上述這些病狀出現。這些病患,跟大部分生活在工業社會的人們一樣,只要一出現發燒症狀,就習慣性地服用阿斯匹靈、普拿疼、或抗生素等退燒藥。抗生素是另一種可抑制發燒的藥物。
頻繁使用退燒藥,會使人體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或不能完全啟動。若免疫系統不能全力將感染消除,一些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會留存於體內,發展成慢性病。而且免疫系統得不到練習的機會,戰鬥力會變低,身體變弱,就容易患上癌症。
第一部分: 全身熱療
全身熱療是一種改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的無毒療法。該療法對所有患者都沒有毒副作用,且能與一系列療法結合治療癌症。在過去二十五年中,全球已有一千多項與全身熱療和局部熱療相關的臨床實驗,在專家評審的醫學文獻中有上千份相關研究報告獲得發表。熱療也用於治療慢性疼痛、哮喘、其他慢性或復發性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和免疫缺陷等疾病的研究。
利用全身熱療治療癌症的研究達七百多項。上世紀80年代,一些醫學院和研究中心已經開始採用熱療治療癌症。不僅美國、德國、日本,還有澳大利亞、中國、丹麥、義大利、荷蘭、紐西蘭、挪威、韓國等國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熱療。在美國,經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批准,梅約診所、賓夕法尼亞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和杜克大學等都在進行相關研究。世界各國研究者進行廣泛合作,系統地研究有效的治療癌症的發熱療法。
在科隆醫學中心,70%的患者接受過全身熱療。但心臟功能嚴重減退和腦瘤患者,不適宜這種療法,否則可能會引發心臟病或癲癇。對於其他大部分患者而言,這種全身熱療則無任何危險和毒副作用。通常患者接受過全身熱療後,會感到渾身通暢,通滿活力。在不少治療方案中,患者先要接受熱療,啟動體內的發燒反應,再做進一步治療。
為瞭解全身熱療的特性,埃里克‧佩珀自願體驗了一次熱療過程:
一次掃描,接受治療後,沒有再出現新的腫瘤,而肝部的腫瘤也慢慢變小。我的病情能穩定下來,真是個奇蹟。
特魯斯‧克雷今‧斯旺
熱療的安全性和療效
戈特模式中全身熱療是羅伯特‧戈特醫生二十五年臨床實踐的成果,它與其他治療方案有以下不同。
●
綜合治療
在科隆醫學中心,全身熱療通常與局部熱療、樹突細胞接種、懈寄生提取物注射、靜脈滴注修復免疫系統等配合使用。熱療可以增強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的能力,能更有針對性地消滅腫瘤細胞。
●
低強度
發燒溫度會控制適度範圍內,保護患者不受傷害。最高溫度一般在38.5-39.5度之間。
●
精心安排的階段治療
熱療中,在前三小時逐漸提升溫度,當溫度達到一定高度時,讓溫度保持一個小時,之後慢慢降溫,時間控制在一兩個小時內。一次熱療約為四至六小時。
●
最佳時間
每個月進行六次熱療和樹突細胞接種。該熱療與其它發熱療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時間安排。在全身熱療啟動人體免疫系統後,接種樹突細胞以增強免疫活力。這樣,患者體內擁有數百萬活化的樹突細胞,與熱療啟動的免疫系統相配合,一起消滅細胞。
●
無副作用
該治療主要利用人體自有的免疫系統來消滅癌細胞。因此,整個治療不會帶來任何副作用—最多會出現流感症狀,但一天之內就會消失。
●
標本兼治
該療法在重新啟動和增強免疫功能上都有療效。它利用發燒的生物治療癌症。一旦免疫系統被啟動,人體開始自行消滅癌細胞。這樣在治療中無須使用藥物,也不用採取個種手段來穩定患者病情,甚至三期、四期的癌症患者都能愉快地接受治療,增進健康,治癒癌症。
●
與傳統療法相結合
全身熱療可以作為綜合免疫療法一部分,也可以與化療或放療相結合。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熱療和傳統療法相結合上。研究表明與單獨採用化療或放療相比,輔以熱療可以提高療效,副作用也小。因此歐盟大部分癌症治療中心都採用這種綜合治療方法。
第二部分: 局部熱療
20年前,德雍‧範‧維里特曾兩次獲得世界室內自行車冠軍,他在1988年環法自行車賽中穿過黃色領騎衫。2001年,他被查出患有腦瘤,2006年腦瘤復發,無法手術。德雍接受了腫瘤減積手術以及放療。這些治療讓他喪失了語言能力,失去部分記憶以及協調能力。傳統癌症治療方法已無法控制他的病情,醫生告訴他至多只有一年的時間。德雍和女友沒有放棄,決定尋找其他辦法,所以他們來科隆向戈特醫生諮詢。戈特醫生建議他接受局部熱療和免疫治療。他的女友很快發現他的健康狀況有了好轉。
通過治療,我們發現他的語言功能開始恢復。他變得有活力、有生氣了。我的老夥伴真的回來了。從科隆回來後,他的語言能力和運動技能都提高了,精神也好了起來。一切都在進步。他的生活品質絕對變好了。2010年4月,他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沒發現腦瘤復發。從臨床上說,德雍已經擺脫癌症折磨有四年半的時間了。
迄今為止,已有2800多篇與局部熱療有關的文章已在各類醫學文獻上發表,而且在臨床實驗開始前,研究人員已做過數百次動物實驗。傳統腫瘤學中,絕大多數的研究都評估過同步進行化療、放射線療法與局部熱療法。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希臘、義大利、以色列、日本、荷蘭、瑞典等國研究者已經做過至少230次相關臨床試驗。在義大利羅馬的國家癌症機構與德國海德堡的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都曾更進一步研究熱療法超過二十年。美國休士頓的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杜克大學、以及維克森林大學,都曾進行相關的研究。在科隆醫學中心,所有實體瘤患者均要接受局部熱療。
治療中,只會提高腫瘤細胞溫度,健康細胞不受影響。腫瘤細胞的功能與一般細胞有很大的差異,癌細胞表面有層特殊電能薄膜,這層薄膜會異常的分泌有助癌細胞生長的蛋白質,這也是我們所謂的腫瘤製造機。
局部熱療療效顯著,原因在於腫瘤細胞含有粗蛋白,比一般蛋白要大上千倍。熱療時,腫瘤細胞從類似核磁共振的電磁場中吸收能量,溫度可升至42度。高溫促進細胞新陳代謝,產生乳酸,降低細胞pH值,使細胞處於強酸環境中,造成其死亡。而周邊正常人體細胞,因為未受熱,所以不受任何影響。
瞄準癌細胞加熱的療法,可直接殺死性腫瘤細胞,卻不會影響周圍健康的細胞,請參閱圖6.3病患接受治療中的照片。
總之,癌細胞新陳代謝與正常細胞不同,後者代謝產物是二氧化碳,而前者產生的則是乳酸。若將腫瘤內癌細胞溫度提升至42度,會大大加快乳酸的產生速度,pH值下降,細胞處與強酸環境中。這樣隨著新陳代謝加快,產生的乳酸更會破壞、消滅腫瘤細胞。周邊正常細胞因位被加熱,不受影響。這時,再將腫瘤細胞溫度降低到一般發燒溫度,既38度左右,腫瘤細胞受的壓力變大,會產生更多乳酸。
使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
癌細胞會「藏起來」,避開免疫系統的偵查。而全身熱療和局部熱療都可以打破這種隱身機制。治療中,兩種加熱方式都能給癌細胞施壓,加快新陳代謝,使其產生大量乳酸。在上述兩種熱療法中,溫度每增加一度,癌細胞所面臨的壓力就更大,當溫度高到乳酸分泌量足以淹死癌細胞,在這種情況下的癌細胞,顧不上他們的隱身術,會使出渾身解數在死亡邊緣奮力一搏。這時,樹突細胞就能更輕易得看到赤裸裸、毫無偽裝的癌細胞。也能更容易識別癌細胞和抗原,正如羅伯特‧戈特醫生所說:
局部熱療所使用的電熱設備不會燙傷人體,且能對人體任何部位加熱。與全身熱療不同,我們能利用這種技術有選舉地對腫瘤細胞進行加熱。這樣,我們能對肺部、骨頭、頭部等難以治療的部位進行介入治療。事實上,最近的一項111期臨床研究證實對腦瘤確實有效。該研究的受試著均為腦損傷患者,與放療和化療相比,熱療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延長他們的壽命。
局部熱療能有效消滅癌細胞,且無任何毒副作用,尤其是與維生素C滴注等增強免疫療法相結合,療效更加顯著。
在科隆醫學中心,原發性或二期腦瘤、乳腺癌、肺癌轉移的患者,都曾成功地接受過局部熱療,沒出現任何副作用。資料顯示,神經膠母細胞瘤四期患者中,有72%在確診後存活期不到一年,只有1%存活期達到三年。而在科隆醫學中心,48%的神經膠母細胞瘤四期患者,二十四次以上局部熱療後,症狀正在緩解,病情穩定。
局部熱療研究和臨床試驗
如前所述,目前學界已有2800多篇與局部熱療相關的文章發表。其中最新的五十項針對局部熱療法的研究中,就有三分之二關注熱療與化療的結合。至與其他大多數的研究則將重點放在熱療與手術療法或放療的結合。還有一些研究免疫療法與局部熱療的結合(主要研究腫瘤壞死因子-a)。研究表明,傳統癌症治療方法(如化療和放療),若與局部熱療相結合,比起單獨使用傳統療法,更能明顯提高療效,減輕副作用的發生。
可能是經濟因素的影響,只有少量大型臨床試驗將熱療作為一種單獨的治療手段進行研究。我們預測,在將來,患者如想選擇無毒癌症治療,醫生會為其提供局部熱療。
全身熱療研究和臨床試驗
二十五年前,全身熱療最早用與動物測試研究。在近二十年中,研究人員才在癌症患者和健康志願受試者身上進行臨床試驗。初步的研究探討該療法的最佳實施方法,治療時間、熱源、最佳溫度以及療效。有的將該療法作為獨力的治療方法進行研究。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對於大部分患者以及針對多種癌症,熱療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
●
有效
自然殺手細胞在消滅癌細胞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熱療能啟動殺手細胞。接種樹突細胞後,它們能啟動毒性T細胞,提醒T細胞注意體內癌變組織。這些免疫細胞共同作用,抑制腫瘤生長。
●
安全性和治療時長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相關研究已證實熱療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德國的研究證明紅外線是最佳熱源,且十分安全。科隆醫學中心實施的全身熱療中使用的就是這種熱源。早期研究認為熱療的時長應在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但是今天一般的熱療時長是二至四小時,然後根據患者的反應,用一至二小時降溫。戈特模式中熱療時長至少為三至四小時,前兩個多小時給患者加熱,使體溫升高,之後保持高溫一小時,最候在讓體溫降至正常水準。
●
調節核心溫度
研究證實像礦泉浴及按摩水療那樣的傳統熱療一般不能改變人體核心溫度。德國漢諾威醫科大學的研究表明,溫水浴使體溫提高到42度時,人體核心溫度提高不到0.5度。
●
激活免疫系統
學界已普遍認同,體溫達到38.5度時,人體免疫力能大提高,血液中免疫活力提升一倍。所以,在科隆醫學中心,熱療的高溫度為39度。這種溫和的熱療方法,一方面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另一方面能保護患者的安全。維也納大學研究表明,試管中血液溫度提高到39度,保護性單核白細胞個數增加了十倍。研究者還證實引發單核白細胞個數增加是一為有熱休克蛋白,它存在與人體血液中,能激發免疫反應。
●
開發身體智慧
德國漢堡的一項研究發現僅僅升高體溫並不能引發免疫反應。在該研究中,癌症患者體溫通過熱療法來提高,而健康志願受試者則通過劇烈運動來提高體溫。儘管兩組試者體溫都提高了,癌症患者體內產生免疫反應,體內激素、自然殺手細胞和淋巴細胞等免疫因子都有所增加,而志願者體內並未出現類似反應。
●
適度的溫度
與戈特模式不同,許多研究中熱療溫度高達41.8-42度,甚至會給患者注射麻醉劑,使其能忍受這種高溫。但我們認為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麻醉,因為麻醉會引發老年患者的日落症候群,且一般麻醉劑會抑制免疫反應。
●
無副作用
德國一項關於熱療對籤維肌痛作用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注意到;開始69名患者中有14人(20%)表現出副作用,但半小時內,症狀全部消失。該研究表明,與單獨使用標準療法相比,結合熱療等方法可明顯減輕患者的病痛,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
●
減輕痛苦
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羅茲韋爾派克癌症學會研究者稱,全身熱療耐受性好,不會引發心臟、肝臟、腎臟及肺等部位的嚴重問體。但有心臟病史或換腦瘤的患者,在接受全身熱療時需嚴密監控。科隆醫學中心,70%的患者符合條件,可以接受熱療。本中心在熱療中採用的安全措施包括滴注電解質溶液以防患者脫水,以及即時監控患者心律。
●
傳統療法與熱療相結合
研究也表明,熱療有助於提高放療、化療以及藥物治療的療效。荷蘭一家醫療中心追蹤調查了378名同時接受熱療和放療的癌症患者,八年間,77%的患者治療效果良好。47%的患者存活期達到五年,大大高出一般癌症治療的存活率。只有12%的患者毒副作用明顯。該研究結論是,除診斷外,患者接受熱療的次數也可以預測治療的好壞。
在大部分研究中,56%-80%的患者接受熱療後,效果良好,病情穩定。目前,熱療在歐洲已被普遍接受,賓夕法尼亞大學、德克薩斯州大學等美國大學的醫學中心已開始研究此種療法。我們預測在下階段的研究中,熱療將會作為一種獨立治療的手段,用於治療手術無法治療的腫瘤,或者為患者提供低毒性治療。
欲知更多運用熱療法治療癌症的實例,請登入美國衛生人力部下載內容概要說明書: www.cancer.gov.images/Documents/c5006d69-7257-47b4-a416-519ad402a243/Fs7_3.pdf
發燒對人體免疫的作用
研究表明發熱在抗感染、癒合傷口、消滅惡性腫瘤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熱是激發免疫反應必不可少的信號。
發燒是大部份動物對抗感染最基本的保護反應。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將發燒定義為:體溫異常升高,通常是一種病理過程的結果,即感染。然而,外行人則認為發燒是引發疾病的原因,他們沒有意識到發燒是人體抵抗感染的主要反應。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有關發燒的研究報告
NIH一個發燒研究小組對發燒作用有著深刻的見解。他們對與罹患癌症風險相關的醫學文獻做了仔細的研究,發現鮮少發燒的人,患癌的風險較大。他們注意傳染病的發生率與患癌的概率呈負相關。換句話說,那些未患過常見兒童疾病,未發過燒的人得癌的風險較大。
經常使用阿斯匹靈或抗生素預防發燒,會損害免疫系統功能。NIH研究小組總結說:「孩童時期或成年時發燒可以避免今後罹患惡性疾病。」他們還指出:「發燒後,感染通常會自行緩解。」這些結論是在參考了幾百份醫學研究文獻後得出的。
一個多世紀的發燒研究
大批研究人員在大型臨床實驗中對發燒與癌症進行了追蹤研究。而對此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50多年前,從1854年最早發表的研究開始,那時曾有研究人員報告說,不少癌症患者「出人意料之外並無病史」。隨後的一些研究中也證實了這種現象,研究指出許多人在罹患癌症之前幾乎很少生病。有關發燒和癌症關係的研究成果被湮沒長達150多年的時間,對此不要感到驚訝。想想某位隨船醫師首次發現海員得白血病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他的這一發現直到105年後得到一位海軍醫生的證實,才逐漸被人們普遍接受。
同樣,1854年、1910年、1934年、1936年的醫學文獻中都登載有發燒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抗擊癌症有重要作用的文章,每項研究的受試者均達幾百人之多。研究一次又一次證實無傳染病史或發過燒的患者得癌症的風險高。最近大部分研究更是證明了這些結論。
●
德國研究人員曾在1983年發表文章指出,未患過嚴重傳染病的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會翻倍(2.6倍),而未得過感冒的增加4倍,未發過燒的則是15.1倍。
●
1992年,《黑素瘤研究》雜誌刊載了一份有關皮膚癌患者研究的報告,報告對比研究了500位癌症患者和非癌症患者的病歷。發現患過傳染病並伴有發燒症狀的患者,得惡性黑色素瘤的概率極低。
●
1992年,《癌症》雜誌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研究分析對比200多名腦瘤患者和400位境況相似但未得癌症的患者的病歷,得過傳染病、感冒的患者罹患癌症的概率比起沒得過的人少了70%。
發熱如何激發免疫功能
在本章前述中已詳述高燒其實是身體所釋放出的一種訊號,代表人體在對抗感染、疾病、受傷或惡性腫瘤時,不斷增加的免疫活動反應。當體溫升至攝氏38.5度時,大腦深處的腦幹會驅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使其躍升為平日的兩倍,體溫升高可以啟動身體各種免疫細胞活性,如促使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化學信使—白細胞介素,識別感染和惡性腫瘤細胞的樹突細胞,啟動白細胞的熱休克蛋白,消滅病毒和腫瘤細胞的T細胞。
發燒在免疫系統發育中的作用
新生兒免疫系統並未發育完全。比如他們自己不能產生保護性抗體,他們體內的抗體來自母體,出生前通過胎盤傳送而來。嬰兒六個月大時,他們體內的母體抗體已耗盡。這時,嬰兒的免疫系統開始學習如何抵禦細菌、病毒、寄生菌等的入侵,如何應對體內異常細胞。和其他器官一樣,若要確保健康,免疫系統必須發育成熟。
正常來說,每位新生兒在出生第一年會遭遇七次病毒性感染。如今,研究人員認為發燒是人類免疫系統發育的必經之路,且證實發燒是啟動免疫反應必然的過程。隊列研究也表明兒童在六歲之前需經歷至少四至六次高燒,免疫系統才能發育完全。
人體免疫系統的發育與肌肉、骨骼的成長相似,只有長期使用,在活動和玩耍中經常拉伸才能得到良好的發育。因此,我們鼓勵孩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而長期臥床或坐輪椅的孩子,就沒有機會鍛煉肌肉和骨骼,所以會顯得瘦弱。
免疫系統只有在時時保護孩子身體免受病毒、細菌等微生物侵害的壓力下才能完全發育。孩子每受一次感染,免疫系統都會增強其防禦機制,提高活力,加快新陳代謝。因此,在兒童時期,發燒十分重要,它有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成熟,讓人終身獲益。
一些研究者認為給兒童接種疫苗預防水痘、德國麻疹等良性疾病,避免感染、發燒,這可能會增加日後患癌症的概率。
●
1977年英國研究者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研究者對比了300名卵巢癌患者和非癌患者,發現癌症患者得過麻疹、腮腺炎、風疹的比例很低。
●
1985年《刺絡針》雜誌刊載的一項研究發現,500名病患中,6%的癌症患者小時候未得過麻疹,而非癌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的人沒得過。
●
1986年《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白血病患兒在一歲內受感染的次數遠少於正常兒童,這說明了幼兒時期啟動免疫系統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